该研究团队主要以各方都比较关心的所谓中企让非洲国家背上沉重的债务,剥夺当地人的就业机会、支付低工资等问题进行了调研。该研究团队选取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这两个中国对非洲投资数额最多的国家,对中国企业和其他国家制造业、建筑业企业进行了调查。这项调查历时4年,研究团队实地走访76家企业,其中31家是中国企业,访问了共计1500名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当地员工。
研究发现,外媒报道的关于中国企业负面报道大多不属实。研究人员指出,很多欧美人所谓的中国企业给非洲国家造成“债务陷阱”或低薪雇佣当地员工的说法,几乎都是道听途说。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聘用本地员工的比例与非中国企业相同,而且中企在提高非洲国家就业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还表明,并没有证据显示中国雇主给本土员工的待遇与非中国企业有很大差异,中国企业为当地员工支付的薪资与其他外国企业相差不多,员工培训标准也与其他外国企业相似。
先来看看中国企业在这两个国家雇佣本地员工的情况:
在埃塞俄比亚,研究团队发现,中国建筑企业和工厂中埃塞俄比亚员工的比例超过90%,根本不是外媒所说的放眼望去全是中国人的场景。在这些企业,中国员工从事的是管理、财务或高技能工作(例如木工或生产线主管),这是因为受过训练、能够做这些工作的埃塞俄比亚人可能不好找(至少一开始是这样)。而在低技能岗位上聘用的都是本地人。
在安哥拉,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所有外国企业聘用本地员工的比例都较低。研究发现,安哥拉在独立后还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破坏性内战,这使得安哥拉的高技能劳动力短缺情况十分严重。尽管如此,中国企业在安哥拉聘用的本地员工比例已从10年前的大约50%提高到如今的大约74%。
因此,研究团队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企业并没有剥夺非洲本地人的就业机会,而是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在海外企业承接的所有非洲建筑业务中,大约60%流向了中国承包商。
在薪资方面,研究发现,在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员工的薪资更多的是由员工本人的技能、经验和所属阶层决定,而不是由雇主的国别决定。简单地说,中国企业支付的薪资跟同行一样。在安哥拉,中国建筑企业有时候支付的薪资确实比其他国家企业低20%,但中国企业提供免费的食宿,这意味着当地员工可以将更多薪水储存下来。
“这个项目的重点是剖析现象本身。我认为,反驳舆论最可信的武器就是严谨、客观和科学的学术研究。我们希望以这个项目抛砖引玉,一方面鼓励学术界特别是国内学术机构开展此类研究,另一方面也让西方激进政客、媒体和某些学者,包括一些非洲国家政府官员反思,他们不该用陈旧、固化思维看待正在发生的事情。”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发展研究系博士研究生、该项目研究助理陈卫炜对这次深入的调研深有体会。在此之前,正是因为以调查为基础的报告极少,才使得情绪化、妖魔化、耸人听闻的描述几乎替代了中国在非投资的真实情况,令不少欧美民众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