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实时资讯 » 科技创新 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三年?

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三年?

有579人浏览 日期:2019-09-23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自动驾驶技术成了“香饽饽”,近20家企业展示自家自动驾驶,吸引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在政策扶持和多家企业的持续创新与投入下,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展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在大会上展示出的喜人发展成果背后,仍有诸多难题困扰自动驾驶的推广普及和深领域发展。
 
 
 
 
  无人驾驶高峰论坛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十大主题论坛之一,以“‘网’联交通,全‘数’前进”为主题。论坛上,专注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小马智行携L4级自动驾驶车辆和自动驾驶移动出行项目PonyPilot亮相;网约车巨头滴滴展示了自动驾驶车队,并表示公司将加速推动自动驾驶在上海载人测试,并将邀请普通用户参与体验;由深兰科技公司研发的自动驾驶公交车车身颜色黑白相间、车头酷似熊猫,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
 
  由于本土及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辆及出行服务市场。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至2030年,由自动驾驶技术带动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论坛上演讲时表示,在理想状况下,预计自动驾驶的车辆到2035年可达4.4亿辆。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中心执行主任戴一凡博士称,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一般是企业间的业务,已经实现商业落地。企业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将技术逐步拓展到针对消费者的顾客端,此举有助于实现后者的商业落地。
 
  自动驾驶蓬勃向好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及时有力的支持。8月26日,交通运输部在答复函中透露,自动驾驶发展指导意见已完成起草,正在征求意见。
 
  去年4月12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三部委联合制定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正式发布,该规范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测试范围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高度自动驾驶(L4级)和完全自动驾驶(L5级)。如今北京、上海、江苏、广州、深圳、重庆等多个省市正密集研究制定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法规条例。
 
  那么,距离真正的无人驾驶上路还要等多久呢?包括传统汽车厂商、造车新势力还有互联网公司、网约车公司等在内的多个市场参与者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同一个时间表:三年实现技术商业应用。
 
  然而,相对于行业的乐观预计,分析者则更为谨慎。上海行业咨询公司“汽车远见”总经理张豫表示“中国要实现真正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和上路至少需要5至10年,并且最初进入的应用领域可能是商用车而非乘用车。”根据麦肯锡的报告,自动驾驶系统成本过高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大瓶颈。麦肯锡调研显示,仅27%的调查对象认为至2025年可解决成本问题;另有37%认为2025至2030年之间可解决;20%认为将在2030-2034年之间解决;17%认为2035年之后才能解决。同时,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推广自动驾驶技术的另一项重大瓶颈。
 
  作为国内新兴造车势力之一的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分析称,自动驾驶在技术层面存在着传感器、高精度地图、AI自动驾驶芯片、AI算法及深度学习等一系列软硬件技术如何做到完美融合的问题;从应用层面看,过高的技术壁垒如何与成本平衡并实现量产落地;在安全层面,如何保障实现自动驾驶以后的道路安全,以及汽车智能网联方面的信息安全也很重要。
 
  专家认为,目前国内有大量企业在着手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架构的核心构成要素。比如激光雷达、摄像头、处理器、软件和地图服务等。目前汽车厂商、主机厂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优势;科技企业具备技术研发优势;而出行服务商在数据积累上有优势,在朱江明看来,各种企业都有机会,核心还是在于是否具备深厚的自主研发功力,是否能快速实现量产应用。麦肯锡北京分公司的全球董事合伙人唐睿思表示,“中国市场的汽车制造商、高科技公司及出行服务提供商现在就应该在以下方面采取行动:决定参与领域;开发接触技术架构的路线图;决定合适的联盟和生态系统战略;发展战略敏捷性,在市场上出现新数据时更新其方法。”▲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