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西北宏图
1918 年 5 月,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的背叛而失败, 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转往上海。之后, 孙中山致力于中华革命党的改组工作,同时积极地寻找新的援助力量。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显示出了对俄国革命的超常兴趣, 并开始了与苏俄领导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孙中山曾经明言: “ 此后我国形势, 应注意于西北, 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 则我可于彼方期大发展也”。
在经历了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后,苏俄政权已经逐步确立起在旧沙俄统治区域的全面统治。1920 年 4 月 “远东共和国” 的建立, 标志着苏俄新政府的统治已经逐渐深入到了远东地区。
当年9 月, 孙中山派李章达前往苏俄,代表他本人正式向苏俄政府提议缔结一项军事合作的协定, 请求苏俄红军于次年, 即 1921 年春从俄国的土耳其斯坦(中亚)进兵中国新疆, 深入甘肃接应并援助四川的革命党人, 推动中国各地的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但是孙中山此举并没有得到苏俄的明确答复,他本人也并没有了后续动作。
02、痛定思痛
1922 年 6 月, 因陈炯明叛变, 孙中山刚刚建立起来的广东根据地和刚刚开始发动的北伐作战毁于一旦。至此, 国民党内部的一些重要成员,特别是军事领导人蒋介石, 都开始力主联俄。孙中山也再度要求苏俄从西北向其提供援助。
10 月上旬, 落难到上海的孙中山会晤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 进一步强调了他关于在西北创立军事基地, 特别是希望苏俄帮助他在新疆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建立一支革命军队的计划(计划中提出苏俄先派兵占领新疆,进而联结西北,然后利用革命党人在四川的影响力收复川蜀)。
当时的苏俄驻中国全权代表越飞将这一计划上报给了俄共政治局。不过,他对孙中山这位“流亡者”的计划并不积极,且认为在孙中山成为代表中央政府的角色之前,苏俄并不能轻易发兵。
孙中山对苏俄的援助则十分迫切。为了获得苏俄的军事援助,他提出,现在可以调动大约一万人从四川经过甘肃到内蒙古去, 最后控制位于北京西北的历史上的进攻路线。1923年1月的《孙文越飞宣言》中,苏俄政府对孙中山的“长远计划”达成了某种共识, 越飞同意提请苏俄政府考虑在一定限度之内提供这种援助的可能性。
随后,越飞向孙中山拍电报提出:“我们还准备协助您利用中国北方的或中国西部的省份组建一个大的作战单位。但遗憾的是, 我们的物质援助数额很小, 只能有八千支日本步枪, 十五挺机枪, 四门奥里萨卡炮和两辆装甲车。”而孙中山的愿望则是苏俄直接援助十万人的装备数量。这虽然存在明显的数量差距,但孙中山已经喜出望外了。
03、蒋氏西行
1923年8月孙中山派蒋介石率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 前往莫斯科, 要求苏方尽快提供第一批援款, 派遣军事顾问前来广东, 协助孙编练军队, 指挥作战。另外就是商讨关于“西北计划”的实施方案。远赴苏联的蒋介石认为广州前有大江拦路,后有英国占据的香港暗中捣鬼,周边又有大量英美支持的南方军阀心怀叵测,并不适合作为真正的前进基地,力主与苏联在西北建立新的军事基地。
蒋介石把他的这一战略汇总为书面材料,标以 《中国革命之新前途》的题目, 于10 月 3 日提交给苏俄军事委员会。这篇报告中,蒋介石建议以库伦和乌鲁木齐作为国民党的西北军事根据地,并详细指出了国民党所需要的兵力规模以及进攻北京和统一全国的总路线。
然而,让蒋介石倍感气愤的是,苏方对他的到来并不重视,也完全拒绝了他的方案。苏联方面认为在西北的军事力量需要国民党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构建,苏方仅仅是起辅助作用。而蒋介石选择的两个根据地,一个是国民党毫无影响的新疆,一个是苏方视为禁脔的外蒙古,苏方自然不能同意。
最终,曾经满怀壮志的蒋介石在此次访俄之后失望而归,从此对苏联和共产主义产生了极大恶感。孙中山、蒋介石提出的西北计划涉及到了苏俄最敏感的利益。苏俄政府不能允许国民党借用苏俄的领土训练军队进攻乌鲁木齐, 尤其不能同意孙中山、蒋介石关于利用外蒙古来进行军事活动的想法。蒋介石或许正是看透了俄国人在中国领土方面的丑恶嘴脸与肮脏本心,才对苏联与共产主义丧失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