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消费增长的恢复稍慢于总体经济增长,但超大的市场规模,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与活力、优势与前景。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地方部门,乃至于普通民众,都时刻聚焦着“消费”二字。《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提出要全面促进消费,在众多措施中,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倍受青睐。今年开年以来,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纷纷提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希望借此拉动经济发展。由此可见,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必要条件之一,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尤其是在我国要成为世界市场的当下,更需要一些展示橱窗,向世界展现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主要着力点就是扩大城市在国内的影响力、区域影响力,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汇聚国内、区域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货物、人才、资金、品牌、技术、服务、数据等各项要素。
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是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我国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进口、服务业开放、旅游签证政策等多方面着手,推动“三零”政策的实现,尤其是零关税、零壁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国际知名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推动其扩大在华投资兴业,丰富中国消费者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从现有的巴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经验来看,搭建完备的免税零售体系,完善出入境便利、支付便利、离境退税、免税业发展等政策是通行作法。以免税购物来说,由于免税商品是偏向于中高端人群的,其特点就是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较高,因此给企业、政府带来的相关收入也较高。通过免税政策的实施,会将城市转变成一个超大“保税仓”。只有这样,才会提升城市的消费商品、消费人群、消费渠道的国际化水平。
从目前搜集的信息来看,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要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全国消费的增长,从而促进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使我国走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这不仅要形成若干个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要带动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由此可见,我国现有的首都经济圈的北京,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香港、澳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成都、重庆等城市将发挥引领作用。
总体来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区域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消费制高点,需要既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服务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地制宜,各城市要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考量诸多因素,一步一步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迈进,从而擦亮我国这个世界大市场的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