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报告题为《灾害、危机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2021》。报告分析2008年至2018年间自然灾害的相关数据后发现,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这十年间每年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升高两倍多,农业承受了63%的灾害影响。最不发达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受影响最为突出,自给自足的农民、牧民和渔民尤其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
从地区分布上看,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亚洲,十年间损失高达490亿美元;其次是非洲,损失300亿美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损失290亿美元。
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灾害导致最不发达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作物和家畜减产,可折合为每年损失6.9万亿千卡热量,相当于700万成年人每年的热量摄入总和。按照人均每日损失热量计算,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损失最大,人均每日损失975千卡,占每日建议摄入值的40%;其次是非洲,人均每日损失559千卡;第三位是亚洲,人均每日损失283千卡。
报告说,从自然灾害类型看,干旱是造成农业减产的罪魁祸首,洪水、风暴、病虫害和野火的危害也较为突出。十年间,最不发达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作物和家畜减产中,超过34%由干旱导致,损失折合370亿美元;洪水造成的减产占比约19%,折合210亿美元;风暴造成的减产占比约18%,折合190亿美元。
报告说,农业和粮食体系面临的威胁“史无前例”,灾害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在不同层面彼此联系、环环相扣,长期影响可能会持续几代人时间。
报告建议对抵御和减少灾害风险的举措进行投资,尤其是要收集并分析数据,采取基于实证的措施。在应对灾害方面,整体响应和跨部门合作是关键,各国必须采取多灾种、跨部门的系统性风险管理方法,预测、预防和应对农业面临的灾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