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全球脱碳的大背景下,继风能、光伏能等清洁能源后,氢能可谓是极具后发优势的一环。氢能与人有望产生最密切联系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交通,不论是定点运输货物还是载人,氢能都已具备极强的实用价值。
世界经济论坛预计,如果把握住未来十年,扩大氢能发展规模,到2050年,氢能源可以满足世界终端能源需求的18%,并提供限制全球变暖所需二氧化碳减排量的约20%。
当前,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价格标签”。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转变,达沃斯氢能理事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氢能竞争力之路:成本视角》显示,通过大规模扩大氢能生产、分销、设备和部件制造,预计到2030年,“氢能解决方案”的成本将在广泛应用中降低50%,使氢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替代能源。
根据该报告,预计在不同场景中,氢能成本都会显著降低,其中,在长途和重型运输、工业加热、重工业原料领域尤为明显。数据显示,这三大领域的能源消耗占全球总量的15%左右,由此,“氢路线”搭载交通载具作为“脱碳”的重要路径,将迎来巨大机遇。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到2050年,氢能可以满足全球24%的能源需求,年销售额达到2000亿至7000亿美元,其中交通出行氢能消费将占相当比重。
汽车行业拥抱氢能的商业前景广阔,应用渐成趋势,有望引领氢能逐步拓展应用范围和重塑新能源汽车版图。
在全球汽车市场逐步萎缩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销量接连下滑,新能源车市场却能依旧坚挺,显示出市场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从而为氢能汽车的发展打下基础。
国际氢能委员会近期的报告指出,在电池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燃料电池汽车正在成为一种补充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重型卡车和远程运输领域。重载长距离运输中,如果在泵处以4.5美元/千克的价格提供氢气(包括氢气生产、分配和加油站成本),燃料电池汽车方案可在2028年实现与柴油成本相当。
尽管氢能被产学界誉为地球的终极能源,但业内资深人士比对电动车发展周期指出,氢能汽车的普及不会一蹴而就,可能要经历“十年磨一剑”的长周期。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指出,氢能在制造、储运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存在发展短板,有待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虽然小范围启动商用试点,但只有当氢能形成规模应用后,氢燃料电池汽车才能迎来真正的市场化投放。氢燃料电池汽车近期不会替代锂电池汽车,8至10年后也许会迎来逐步市场化的可能。”
专家建议,为推动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各国政府应及时提供氢能补贴,从而使绿色氢能成本低于传统能源成本。业界呼吁,应强制要求卡车、钢铁和水泥行业在2030年之前使部分(比如30%)的生产活动改用氢能。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未来十年的补贴总额需要1500亿美元。随着可量产的氢能应用终端的不断涌现,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此外,在企业和研发机构层面,相关主体可以积极推动跨国合作,取长补短,从而有效缩短新技术的应用落地时间,同时降低成本,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尽快进入大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