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日前召开的菏泽高新区科技工作会议上,为加大对“高企”的培育力度,高新区所明确的“真金白银”的奖励。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更是推动时代变革的核心因素,为了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高新区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不断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逐渐形成新兴产业精准布局、多领域科技创新活力迸发、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成果不断显现的全新局面。
用“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为科技创新助力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更需要营造尊重科技、 重视科技、应用科技、支持科技的创新氛围。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区之基、转型之要,也是高质量发展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菏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保存说,在他看来,“引才育才”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也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推动科技创新首先就要提升人才育成效应,吹响高层次人才“集结号”。为此,菏泽高新区不断出台政策来激励科技创新。
去年,菏泽高新区出台了《菏泽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菏泽高新区人才新政12条》和《菏泽高新区科技孵化机构考核办法(试行)》等政策,设立了1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发展资金,颁布了多层次人才奖励政策,推行了孵化器评价、纠偏、激励机制,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高新区人才吸引能力,激活科技孵化体系的资源优势,使技术交易成交额、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和研发投入均走在了全市前列。
任振丽是“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育优库”的首批入库人员之一,作为山东丹红制药公司药物研发中心总经理,她常年在科技创新一线工作,工作经验丰富,科技成果突出,曾参与多项重大创新项目。谈起入选人才育优库,她既感到荣幸,又感觉对工作充满了底气。“作为医药企业的研发人员,我们会在项目的研发、技术的研究、药效的测评和推广应用上面临多种瓶颈问题,人才育优库能从制度层面在项目、资金、荣誉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更能整合、聚集各个职能部门,按照行业职能,从人才熟悉和擅长的专业着手,布局人才发展方向,定制人才培育计划,通过企业与政府的双向引导,促进人才在层次上、专业上、领域上得到大幅的提升,可谓是受益良多。”任振丽说。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除了对挖好人才的“蓄水池”外,菏泽高新区还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启迪之星(菏泽)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打造了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于一体的全链条孵化体系,而且启动了启迪之星(菏泽)加速器,与山东大树集团共建大树未来食品专业孵化器,现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累计孵化企业200余家,服务企业600余家。高新区与启迪之星孵化器总部签订了《菏泽高新区飞地孵化平台协议》,将启迪之星全球近70个城市地区的节点资源纳入地区创新体系,在其重点布局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西安、杭州等设立“菏泽高新区飞地孵化平台”,建立项目招商窗口,从源头招募聚集科技创新类项目,打造地区创新资源共同体,实现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与青岛大学签约共建青岛大学菏泽创新研究院,架起了青岛大学与菏泽高新区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的新桥梁。
项目建设离不开科技支撑,为此,菏泽高新区成功申报了启迪之星“特医特膳食品产业共同体”、朗峰新材料“软磁及相关材料产业共同体”2个市级共同体,数量占全市1/4;筹备建设了大树达孚“未来食品孵化器”、宇生文化“文化与科技融合孵化器”2个科技创新孵化器,启动菏泽大学科技园项目;主办了中原技术市场大会暨中原技术转移高峰论坛、第四届“星菏汇”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加速了创新资源的聚集。
不仅如此,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力打造创新聚集高地,菏泽高新区着力发展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装备产业,挖掘和培育高企备选名单,建立“调研培育库——备选储备库——申报优选库”三库培育体系,形成“梯次”发展格局。2020年,菏泽高新区新获批发明专利100件、省市专利奖4人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3家,总数达到30家。同时,菏泽高新区用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做好“政产学研金服用”对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开展前沿研究,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运行,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研发投入占比均居全市第一位,形成具有高新特色的“新空间、新经济”。
2021年,菏泽高新区将聚焦“七个方面”,全面激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其中“科技创新”就是重点发力的一个方面。2021年,菏泽高新区将继续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区”的发展目标。一方面,利用好启迪之星科技孵化器、步长、中厦、德通、金博利达等企业的省级创新平台,另一方面,要打造全新平台,全力支持企业打造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同时,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支撑和科技人才支撑,既要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有效提高人才的贡献度,又要让各类要素资源深度融合、相互推动、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