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渝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报告出炉,这些数据和你息息相关!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有431人浏览 日期:2021-04-09
2020年渝北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渝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聚焦高质量、唱好“双城记”、融入“双循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年经济呈现快速复苏、稳中快进、量质齐增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9.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655.68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326.08亿元,增长0.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2.6:66.0。民营经济增加值852.03亿元,增长8.0%,占全区经济总量的42.4%。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146.51万人,较上年增加4.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4.56万人,较上年增加5.03万人;乡村人口31.95万人,较上年减少0.57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72.61万人,女性人口73.90万人,人口性别比为98.3(以女性为100),较上年扩大0.5。全年出生人口16689人,死亡人口103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37‰。城镇新增就业5.9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6%;城镇登记失业率2.98%,低于控制目标0.22个百分点。
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129561户,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各类企业61108户、个体工商户68044户);新增市场主体35877户,增长37.8%(其中:各类企业10638户、个体工商户25148户)。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稳定向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0.4%,规模以上智能终端企业产值增长38.5%,规模以上信息软件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6.9%、16.7%。电子产品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智能手机产量3999.57万台、增长52.5%。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网络零售额增长43.1%。
三大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按照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全区建卡贫困户1001户2505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返贫率均为0。全年实施农村C、D级危房整治33671户,动态清零农村C、D级危房;实施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集中供水率达到98.4%;建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医疗救助建卡贫困户9830人次、224.4万元;完成2281名建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落实资助资金803万元。空气质量整体向好,全年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335天,同比增加17天,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2μg/m⊃3;,比上年下降13.5%。次级河流水质断面达标率100%,大中型湖库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稳中有力,化解债务风险1.1亿元,全年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90亿元,较上年增长3.0%。粮食播种面积31.13万亩,总产量11.07万吨,亩产355.6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总产量30.05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全年生猪出栏6.26万头,羊出栏10569头,家禽出栏188.55万只。
高效产业取得新成就。“双十万工程”大力推进,建成经果林7万亩,统大路、南北大道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建成,新认证“两品一标”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2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家庭农场10家,新培育高素质农民370人。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3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37.2%,股份合作制企业总产值增长37.6%,股份制企业总产值增长2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增长8.8%。分支撑行业看,总产值排名前五的行业呈现较好增长态势,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26.0%;计算机、通信和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0.4%;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5.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8.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产值增长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全年超70%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盈利,合计实现利润总额107.21亿元;营业收入359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0%,提高3.87个百分点。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8.4%,比上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7.26亿元,比上年增长2.4%。注册地建筑业实现总产值944.65亿元,增长9.0%。四、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7.01亿元,比上年增长0.4%。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917.61亿元,下降2.9%;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19.73亿元,下降5.7%。
全年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4%,化妆品类下降28.4%,日用品类下降16.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2.7%,中西药品类增长20.5%,家具类下降29.7%,通讯器材类增长1.6%,石油及制品类下降7.9%,汽车类下降0.3%。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7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出口1130.74亿元、增长7.7%,进口545.49亿元、增长20.5%。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4.5亿美元,增长9.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4.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7%。
全区224个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共完成投资471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达85%以上,开工率达85.25%。分类别看:基础设施类项目52个,完成投资122.44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96个,完成投资107.67亿元;产业类项目49个,完成投资70.79亿元;城市综合体类项目27个,完成投资169.70亿元。
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926.22亿元,比上年下降4.5%,其中住宅销售额838.07亿元,下降4.5%。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698.44万平方米,下降1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91.08万平方米,下降10.3%。商品房施工面积4394.4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6%,其中住宅施工2772.80万平方米,下降2.3%。
全年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884户。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2581.4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2%;货物运输量2659.26万吨,比上年增长7.6%。其中公路客运722万人次,下降35.5%;公路货运1769万吨,增长11.8%。机场旅客吞吐量3493.78万人次,下降22.0%;货物吞吐量41.12万吨,增长0.1%。邮电业务发展平稳。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6.3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年末全区电话用户总数199.33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70.60万户。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域旅游纵深推进。两江影视城、重庆际华园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巴渝乡愁博物馆、兴隆礼朝屋基等乡村旅游景点建成开放,统景印盒、兴隆牛皇等6个村被评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级示范村。推出渝北文旅专版10期,旅游攻略30个,游记18篇,宣传海报28个,短视频(含音频)68个,全面立体展现渝北吃、住、行、游、购、娱。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72.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58亿元。七、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06亿元,比上年下降11.4%,其中税收收入57.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5.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5.87亿元、下降3.3%,其中,教育支出24.09亿元、增长7.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89亿元、增长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68亿元、下降1.7%,交通运输支出4.14亿元、下降43.9%。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1313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存款余额5726.51亿元、增长10.6%,贷款余额7409.72亿元、增长12.9%;证券成交额实现9013.4亿元,增长85.5%;保费收入实现44.2亿元,增长6.8%;新型金融业营业收入实现270.26亿元,增长4.5%。全区拥有银行分支机构74家,其中一级分行3家,一级支行或二级分行71家;证券机构18家;保险机构16家,其中一级分公司1家,二级支公司15家;累计注册新型金融机构145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16家,股权投资公司122家#。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全面提升。持续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七大工程”实施,南北大道、两江大道北延伸段全线贯通,全年新建改建污水管网22公里、城市公厕12座。全年完成坡坎崖美化绿化70万平方米,实施国有空地覆绿2500亩,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14余万平方米。
全年规模以上能源消费量42.0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8%。天然气12578.47万立方米、柴油4665.93吨、汽油4225.26吨。电力19.56亿千瓦时,增长6.4%。
全区森林面积566平方公里,新造林面积73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1.61%。
全区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8分贝,网格达标率为100%;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5.8分贝。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9元,比上年增长6.6%。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00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583元,增长5.2%;人均经营净收入2920元,增长3.5%;人均财产净收入4205元,增长7.4%;人均转移净收入8393元,增长6.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49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4%,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40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分别为9228元、4969元,分别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3.7%、2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853元,其中用于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占总消费支出的36.2%、5.3%、20.6%、5.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2%,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168.13万人次,累计新增参保16.8万人次。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82.82万人、48.29万人、44.87万人和40.44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13.2%、10.6%、8.0%和10.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4.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8.62万人,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5%和96%以上。
城乡低保对象为9965人,比上年减少970人,其中城镇低保2592人,农村低保7373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5669.5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620元/月和496元/月,分别增长6.9%和12.7%。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科技计划总支出2.85#亿元,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96#个。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005家,总量达2905家,总量全市第一;年末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690家,较上年增加140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总量达22家,众创空间总建成面积达6.75万平米。全年申请发明专利数4009件,发明专利权895件。
年末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24所,较上年增加21所,其中普通中学49所、职业学校6所、小学83所、幼儿园38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人数为5.45万人,其中普通中学招生2.57万人、职业中学招生0.51万人、小学招生2.37万人,在校学生分别为7.24万人、1.60万人、12.24万人,毕业生数分别为2.10万人、0.52万人、1.65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10万人。十一、文化*、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年新建仙桃街道空港佳园和牛皇村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0个示范村农家书屋分馆,12个阅读点;完成5个镇街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6个村居文化室标准化建设,新增2个基层文化示范基地。年末全区图书馆纸质图书总藏量73.01万册,较去年增加7.68万册;全年借还图书26.48万册次;文物藏品17344件,藏品参观49.70万人次。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19.63亿元,增长9.61%。
年末全区拥有各级卫生机构778家,其中医院、卫生院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711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728张。卫生技术人员9964人,其中执业医师3395人、执业助理医师624人、注册护士4686人、药剂人员403人、检验人员316人。
全区拥有7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总面积约8.81万平方米,全区等级运动员664人,等级裁判693人。年末公共体育场场地面积426万平方米,场地数量5180个,每万人拥有场地面积达到2.53平方米。参加市青少年武术套锦标赛(甲组)、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市青少年散打锦标赛、市青少年柔道锦标赛共获17金12银20铜。
注:
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快报数,正式数据以《渝北统计年鉴》为准。
2.根据国家统一核算制度,2019年全区GDP根据年报最总核定为1908.74亿元。
3.综合中的就业、农业中的特色效益农业、交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教育中的升学率、文化、卫生、体育等用*标注的段落或部分,统计范围为渝北区属板块,即不包含两江直属区(原北部新区)。
4.综合中的市场主体、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点项目、财政中的财政收支、金融中的金融机构数、城市建设、科技中的科技计划总支出和科技项目等用#标注的段落或部分,统计范围为渝北区自主板块,即不包含两江新区在渝北区范围内的直管区域。
5.公报部分数据的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未作机械调整。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