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区踩下新区建设“油门”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雄安新区设立的根本目的。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的河北雄安新区总人口129万,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其中规划范围19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更像是一张“白纸”,而起步区内,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要承载地,承担着作为新区先行发展示范区、国家创新资源重要集聚区、国际金融开放合作区的重要角色。
“在基础设施特别是管廊建设及综合业务领域,我们利用自身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将启动区基础设施和管廊项目打造成样板工程。”中交一公局雄安新区启动区128项目总工程师张阳表示,中交一公局集团承建的启动区市政干线道路、综合管廊、排水工程施工,是该公司进军雄安重要区域的重点项目,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启动区建设中。
“启动区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开工,意味着启动区城市框架逐渐拉开。”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起步区和启动区片区项目部项目经理王建博介绍,启动区道路系统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组成。组团连接道路形成城市主干路网络,采用“三横四纵”布局,总长约45公里。
目前,支持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的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面开工,启动区城市框架逐渐拉开。
“雄安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雄安新区全力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成、一网通办、一秒审批”的政务服务新模式。目前,新区本级实施行政许可事项462项(子项870项),其中省级行政许可事项285项(子项595项)。除部分暂不具备划转条件外,包括投资项目审批在内的380项(子项768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划转到公共服务局,实现了“人、财、物、权”四位一体统管。同时,“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日办结”“一会三函”“全流程电子化”等特色服务也让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和企业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幸福感。
“今天过来是为新区容东养老中心和容东完全中学项目办理施工许可证。”29日,雄安集团城发公司前期部负责人张智迪告诉记者,现在根据新区“一会三函”审批模式,用“三函”来领取施工许可证,“我当天的申请,当天就可以把这个证取出来。”他最深的感触之一就是不再需要提交纸质资料,省去了来回跑办的精力。
“其实非常的方便,运营窗口都提供全程帮办的服务。”前来帮助北京同事代办业务的申先生表示,自己即便不了解北京同事的具体需求,但在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也可以顺利进行业务办理。
截至目前,中心累计办理行政许可事项14857件,便民服务事项58909件,接待办事及参观群众45万余人。截至2021年4月22日,新区本级企业共有4060户,其中北京投资来源的企业3568户,占比87.88%。
“华北之肾”功能恢复初见成效
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是雄安新区规划的目标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生态基础。端村镇大淀头村位于被称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之畔,距离县城大约十公里,是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发源地,也是白洋淀46个连片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之一。近年来,大淀头村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共建,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和文明村镇创建,大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新区设立前,村里的生活污水都直接排至淀泊中,再加上一些工厂的生产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淀区,造成了水质的持续恶化。”雄安新区安新县大淀头村党支部书记赵艾乐告诉记者。而今,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大淀头对自身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打造,从而变成了如今的美丽景象。
“他们(老百姓)对于白洋淀的使用更趋于保护。原来是靠水吃水,现在是靠水护水。”雄安新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表示,近几年对于白洋淀的治理成果非常明显。
此外,为弥补新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空白,雄安新区2020年还建设了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给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供了有效支撑。吴海梅表示:“从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以来,我们白洋淀,尤其是湖新区的水质,从V类到IV类到现在有部分水质达到Ⅲ类,这种改变就源于我们上下游的协同治理和各部门的联动。”
从优化营商环境到加强生态治理,雄安新区扬帆起航、蓄势待发,正大阔步向着“千年大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