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和工业基本面的稳定复苏,一度支撑人民币上涨超7%,而人民币计价的相关资产,获得大量海外避险资金和热钱增持,其中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获得超过3万亿海外资金增持,国债收益率突破3%。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逼近6.3元时代,持续升值对我们内循环和外循环经济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呢?我们简单做个市场分析解读:
首先,人民币放弃汇率目标对美元升值,对内是压制大宗商品价格,对外是输出人民币通胀。
从一季度的大宗商品上涨来看,中国的工业复苏和美国推出基建计划,都在工业需求层面带动了工业原料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比如铁矿石,黑色系金属等,这个阶段的大宗商品价格搞上涨相对温和,属于修复性的需求上涨行情。
从产能供给来看,疫情导致部分大宗商品生产国,出现出口贸易问题,全球工业原材料的供应有所减少,上游原料端的产能调整,无法满足中下游生产企业需求,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比如中国工业复苏带来钢铁产能全面扩张,铁矿石需求大增,价格一度突破220美元,而澳大利亚和巴西等铁矿石供给相对充足的经济体,也从中国市场获得了大量利润。
但到了全球工业和经济复苏放缓,第二季度全球货币放水带来流动性泛滥,成为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主力军,而后市场部分热钱对于货币贬值的担忧,选择进入大宗商品和加密货币市场,带来大宗商品的输入性通胀上涨和热钱投机性上涨,价格完全脱离了生产供需机制。
人民币升值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境外的消费和使用价值,提升境外购买力,借助疫情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增长来吸引海外资金增持人民币资产,带动人民币的主动国际化,压制大宗商品价格只是人民币升值的附带目的而已。
很多人担心用人民币升值对冲大宗商品。会被美元金融收割,但我们一边是双轨制的汇率,一边是对标美元做离岸人民币的汇率调整,接轨美元贸易体系。
另外一边在货币自由兑换,也就是资本管制方面,我们没有放开人民币和美元的自由兑换,这就等于限制了美元剪羊毛的能力,你不能自由兑换,就不会出现机构和个人自由兑换导致资本大量外流,冲击国内金融和经济稳定的情况。
其他新兴经济体比如巴西和土耳其,放开了资本兑换,完全和美元挂钩,就会被美元周期性剪羊毛,5万亿美元放水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已经导致这些经济体出现物价飞涨,各类工业原料飞涨,甚至包括粮食价格也飞涨,成为被美元废纸收割的对象。
从资本市场流动性来看,人民币升值其实也是在引导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大宗商品流动性见顶,挖矿等加密货币灰色产业被限制,加密货币市场流动性也面临打压。
流动性的引导缓解了中下游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同时市场热钱和流动性开始回流股市和避险黄金市场,带动黄金价格突破1900美元,A股上证指数也获得流动性支撑,冲击站上3600点,而后回调到3600点下方。
美联储经济数据还不理性,重申流动性宽松,也是希望保持美国经济增长,美股也能收获通胀带来的流动性支撑,保持美国商品消费和服务层面的实体经济通胀,同时兼顾股市的财富效应。
在人民币放弃汇率目标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在保持人民币升值同时,不放开资本管制,就不会给美元金融收割有可乘之机,利用自身内循环经济托底和外循环经济应对美元泛滥。
其次,中美脱钩背后是石油贸易结算,货币金融、粮食定价的全面博弈
人民币升值与美元金融收割其实只是中美在金融货币层面的博弈,而在保持全球最大两个贸易经济体合作与竞争的基础上,贸易方面的利益捆绑不可能完全脱钩。
美国也只能在算好经济账的基础上针对科技领域,农产品定价领域进行贸易博弈,双方的博弈还包括在石油和粮食定价权方面,小米赢得对美诉讼也说明小米在科技领域对美国没有影响力,而华为则不同。
人民币的国际化离不开实物黄金和石油贸易结算,这也是早期美元国际化的路径,美元也是通过捆绑实物黄金,实现美元全球化。
而后又搅局中东,掠夺石油能源,同时建立了石油美元结算体系,控制了全球能源经济命脉,也让美元具备了剪羊毛其他经济体的能力。
我们在2019年在上海建立了原油期货交易所,并且外汇储备大量增持黄金,减持美债,而央行也在增加黄金储备来作为信用背书,同时推动石油人民币的贸易结算体系,与石油美元结算体系竞争。
人民币加强实物黄金背书,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的过程,也是与美元贸易体系的正面竞争,必然面临各方面的阻碍,而人民币升值可以提升全球其他经济体持有人民币意愿,加速国际化,同时也是输出人民币通胀。
我们在黄金和石油贸易结算体系上与美元博弈,也找到了数字货币领域的新竞争渠道,通过数字人民币来绕开传统美元金融体系,建立新的全球货币结算体系。
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金融秩序,这也是美元金融霸权的基础,而加密货币和虚拟货币把货币发行个人化,把货币发行变成了洗钱和投机,自然也面临全球央行的打压,也是维护不同经济体的基本金融安全和秩序。
同样的粮食安全也是一个经济体发展的基石,美国的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全人类”。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和石油结算体系稳步推进的同时,中美的粮食定价权博弈也在持续。
从疫情到现在全球粮食价格上涨超过8%,五大基础粮食产品价格都创下7年新高,很多第三世界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受到粮食进口供应和粮食价格飞涨的影响。
粮食属于农产品领域,而美国在农业领域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家,很多新兴经济体都需要从美国进口粮食,美国的粮食生产成本也普遍低于全球经济体。
而美国也利用自身粮食生产成本低的优势,结合成熟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能源金融贸易手段,深度影响全球的粮食价格,本轮的大宗商品上涨中,农产品期货市场也存在资本和热钱的炒作,加剧了全球粮食价格上涨,背后也有华尔街资本在囤积工业品原料和拉抬农产品价格。
全世界最大的四个粮商有三个在美国,在粮食贸易领域拥有定价权,美国ADM,嘉吉,邦吉,还有法国的路易达孚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粮食贸易,也被戏称为ABCD四大粮食寡头。
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需要注意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院士的贡献就是通过杂交水稻,大幅提升了我们的粮食产量,让我们的粮食生产和供给摆脱了外部依赖,用全球最少的耕地养活全球人口最多的经济体。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止改变了我们的粮食生产格局,也推广到了其他新兴经济体,帮助他们实现了粮食的增产,解决了国民的吃饭问题,为全球消灭贫困和饥饿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全球粮食贸易出口来说,我们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常见的粮食农产品上不具备价格和成本优势。还需要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掌握更多的定价权,这也是对冲粮食垄断风险的必要金融工具。
在粮食生产和供应领域,我们已经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自主和独立性,而不是依赖进口,进口的大豆,玉米等,只是作为多样性和补偿性选择而已,在主食领域,我们已经稳住了自己的饭碗。
中国传统的文化里都是民以食为天,也十分注重粮食安全问题,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在倡导大家减少粮食浪费,同时也把每年保持6.5亿吨,也就是年产1.3万斤粮食作为我们粮食生产的底线,也是一个粮食安全指标存在。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我们有超过14亿的人口数量,而14亿人口每年要消耗2.5亿吨粮食,按照2019年6.6亿吨的粮食产品,我们除了自己吃饱喝足之外,还能剩余4亿吨的粮食,可以用于粮食的战略库存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比如这次突发疫情很多经济体因为缺少粮食库存,加速粮食生产被欧美市场垄断,而出现缺粮和粮价上涨问题。
我们连续6年的粮食产品都稳定在6.5万吨以上,而少量进口的其他粮食比如玉米,小麦,大豆等,其实只是给国民增加多样化选择,也是和其他经济体贸易合作的需要,互惠互利,而我们4亿吨的粮食结余,意味着我们的粮食比如水稻,玉米等也可以通过出口贸易实现创收的。
综上:在内外双循环经济模式下,中美的博弈不止是人民币和美元的金融博弈,也是能源石油贸易,货币发行权,粮食定价权的全面战略竞争,而货币,石油,粮食也是一个经济体发展的三大战略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