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实时资讯 » 国际资讯 国际贸易对于国家收支平衡问题有什么具体影响?

国际贸易对于国家收支平衡问题有什么具体影响?

  来源:春阳财经 有381人浏览 日期:2021-07-15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形成了国内统一市场。同时,从15世纪末到16、17世纪,重大的地理发现也为商业资本的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国新大陆;1498年,加斯古达加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水道;1515年至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和美国金矿的发现为重商主义外贸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金钱,金钱就是财富。“增加货币可以增加国家拥有的价值。”财富来自流通领域,商业是财富源泉世界资源是确定和有限的国内流通的利益是异化的,在造福一些人的同时,其他人的利益也相应减少。因此,光靠国内贸易是不能增加国家总财产的。只要把商品出口到海外,从海外赚钱,一个国家的钱就会增加。

 

 

因此,一个国家要富强,就必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必须遵守多销少购、进口廉价原材料、出口产品的原则。正如史密斯所说,“重商主义提出的富裕国家的两大手段是鼓励失败者的产出和约束,但它们的最终目的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通过有利的贸易平衡使国家富裕”。

 

 

重商主义贸易理论混淆了货币和财富的区别,单纯地把它们等同起来,也不会使积累的财富流失。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财富才会绝对增加。另一方面,大量金银货币的流入增加了国内货币的供给,没有意识到会导致物价上升和通货膨胀。国内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下降,出口困难,会获得更多的财富。所以,亚当史密斯批判了这个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

 

 

亚当斯密在批判重商主义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国际贸易理论。史密斯主张自由贸易。第8年伊丽莎白的第3号法令和第13、14年查尔斯二世的第18号法令对从英国出口羊和羊毛的人开了酷刑处方。史密斯不同意这一点。他说:“为了国家的人道主义声誉,我们希望不实施这两部法律。”

 

 

他提倡自由贸易。他说:“贸易自由,有可能被滥用,有一些贸易自由,特别是容易产生这样的结果,但无论如何,所有这些贸易自由总是对工人有利的。”他批判了重商主义狭隘的思想,认为“与重商主义的期待相反,开放门户、允许自由贸易的城市和国家,非但没有因这种自由贸易而消失,反而变得富裕了。”首先,他认为两国贸易的动机是基于成本差异。如果外国提供的商品比中国制造的商品便宜,用中国擅长的商品交换外国制造的商品,可以发展贸易,促进两个贸易国。

 

 

其次,国际分工基于一个国家的自然优势或优势。自然优势是气候、土壤、矿产等相对固定的优势超出了人力范围。后天优势是国家获得的特殊技能,如当时英国掌握的炼铁等。任何国家如果生产和出口具有天然优势和优势的商品,它也将拥有成本优势,贸易双方都可以从交换中受益。“通过英法之间的自由贸易,即使贸易平衡对法国确实有利,也不能说其贸易对英国不利,也不能说英国的贸易总平衡因其贸易而对英国更不利。”史密斯理论的最大特征肯定了贸易双方在贸易中受益的重要问题,否定了贸易中只有一方受益而另一方损失的理论,为扩大贸易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卫理查德的比较成本理论

 

 

史密斯的绝对收益理论假设贸易双方至少有一种低成本商品可以在国际上销售否则,就不会发生贸易。但实际上,贸易双方并不一定有这种低成本的商品。于是大卫利卡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各种产业的生产效率低下,没有低成本产品,只要国际专业分工基于比较优势,贸易双方依然可以受益。

 

 

为了强调成本差异,李嘉图简化了复杂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假设。第一,贸易只有两个国家的两种产品,所谓的“2x2模式”。第二,基于同质劳动的劳动价值论,建立自己的比较成本理论。第三,不改变成本生产。第四,没有运输成本。第五,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充分就业。

 

 

第六,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市场。第七,收入分配没有变化,自由贸易不影响一国公民的相对收入水平。第八,贸易是以商品形式进行的,货币和价格不是比较成本的构成要素第九,没有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如果这些假设不成立,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就不成立。

 

 

但是,和其他事物的定义一样,其内容越丰富,其外延就越小。李嘉图的假说太多了,没有一个国家能同时满足这九个假说,但国际贸易还在继续。显然这笔交易没有错,但李嘉图的理论有缺陷。例如,他所谓的“2x2机型”假设只有两个国家和两个商品在交易。毫无疑问,双边贸易是最简单的国际贸易形式。但是,由于一方的需求不一定是另一方的剩余,贸易有可能成为第三方,甚至是第四、第五缔约方,即多边贸易。关于贸易双方所需的商品和剩下的商品,不仅有两种商品。所以,李嘉图的理论还很幼稚。

 

 

巴林的资源存量理论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产生被认为是因为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时生产技术不同,劳动生产率也不同。赫歇尔和奥林匹斯认为,在不同国家生产技术相同的前提下,不同国家资源存量的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供给的不同造就了国际贸易。奥林匹斯认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有商品、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各自的供求关系决定,需求由消费者的兴趣和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决定,供给由资源存量和生产的物质条件两个要素决定。

 

 

由这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价格机制同时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这就是相互依存的定价原则,即一般均衡理论。俄罗斯林还认为,进口是使用较大生产要素的商品,出口是使用较低比例生产要素的商品。俄林理论根据贸易国最基本经济结构中的土地、人口、资本存量等基本因素,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

 

 

比较优势理论和贸易利益

 

 

20世纪30年代,垄断竞争、机会成本、无差异曲线的研究取得了突破。这些方法得到了Viner的普及和发展。j和中场。以J.E.机会成本的概念为基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为分析工具,构成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趋势以及贸易双方可能受益的现代分析,成为国际贸易纯理论的组成部分。

 

 

机会成本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表示一个国家在规定的要素发表、规定的技术水平、规定的其他所有商品的产量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根据这个理论,随着一种商品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也在增加。表示机会成本增加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凹陷到原点0。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表明,在不改变总资源的情况下,x商品的产量将如何代替y商品的产量。说明在保证资源有效利用的情况下,生产中有可能用y更换x。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有效的生产组合。帕累托原则一般用作衡量生产和交易效率的标准。只有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同时实现,才能实现一个国家的总效率。同时,该理论得到社会无差异曲线的证明,在该曲线上,商品x和y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有了新贸易理论、优先相似理论、产品周期理论等进一步的发展。这些理论都是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的,其目的是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交换的对象、趋势等问题。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