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
首先,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稳步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贸易表现出比货物贸易更高的增长速度,进而使其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根据WTO的统计数据(BOP口径),2011—2019年,全球服务进出口额由86128亿美元增长至120015亿美元,年均增速达4.23%,而同期货物进出口额年均增速仅为0.51%,服务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5%提高至24.5%。如果按照全口径计算,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超过40%。
其次,服务贸易成为连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纽带。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全球货物贸易中约1/3的价值归功于服务业。如果按照增加值来计算,全球服务出口增加值占全部出口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50%,比总额方法计算的占比则高出一倍。目前,研发设计、知识产权、金融保险、物流运输等生产性服务已全面渗透到生产制造环节,而品牌资产、分销服务和售后服务等成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再次,数字技术成为拉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劲引擎。数字技术与传统服务贸易的深度融合,大大拓展了服务贸易的边界,催生出一系列服务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数字贸易主要包括软件、通信、云计算、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服务,数字传媒、数字娱乐、数字学习、数字出版等数字内容服务,以及通过数字交付的服务外包三大类。根据UNCTAD的统计,全球数字交付贸易出口规模从2008年的1.8万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2.9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达5.8%。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6556亿美元,连续七年位列全球第二。2011—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速达7.1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我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但整体而言,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仍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从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来看,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78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四位;服务贸易进口额为3775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位;服务贸易逆差为994亿美元。目前,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而美国则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特别是2011—2019年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规模快速增长,导致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近5倍;服务贸易逆差与货物贸易顺差的比例由1:5提高到1:1.6,服务贸易对经常项目差额变化的影响显著增强。
从服务贸易行业结构来看,交通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行业贸易仍占据我国服务贸易的半壁江山;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份额稳步提升。其中,旅游、交通运输、知识产权使用费的净进口增加是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可见,通过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来降低逆差,是下一阶段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着力点之一。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续动力
在全球服务贸易结构逐渐高端化、数字贸易潜能加速释放的大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也应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续动力。
一是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有效疏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和“痛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对服务需求的类别不断扩展、层次不断提高,而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有效缓解国内高端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更好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企业高端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而优化我国内需市场结构,促进我国服务内需市场的整体发展。同时,为发展服务贸易而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改革和创新试点,将推动支撑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核心要素在全国的自由流动,为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奠定基础。
因此,我国应积极借势科技革命带来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进数字技术对产业链、价值链的协同与整合,在有效疏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和“痛点”的同时,推动服务型制造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有助于服务贸易业态创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鼓励运用各种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贸易,支持引导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服务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进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国内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制造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继续提升服务进口质量,积极扩大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进口规模,以更好满足国内各个领域、各个群体的生产生活需求。
二是通过发展服务贸易加快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循环中的地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服务贸易是各环节创造价值的主要来源,是决定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数字技术与传统服务贸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服务的可贸易性大大拓展,极大改变着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格局。此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人员流动特别是跨境流动受到极大限制,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线上展会等服务贸易新业态得以突破发展,也对国际经济贸易循环的畅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进一步提升服务市场的国际化水平,适度放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重点服务业的价值链升级。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新业态,逐步扩大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服务出口规模,着力增强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金融、数字娱乐、数字传媒等数字内容服务的出口能力。强化服务贸易品牌建设,积极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创新服务业对外投资方式,有效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服务“走出去”。
三是通过发展服务贸易保障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与互促。无论是保障货物、人员等进行跨国流动的运输、旅游等行业,还是保障资金、数据、科技成果等进行跨国流动的金融、通信、知识产权使用等行业,都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这些服务贸易行业的繁荣发展,有助于我国利用国际循环吸引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国内集聚,进而推动国内大循环的良好运行和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为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多边、区域服务贸易谈判和全球服务贸易规则制定,充分利用“一带一路”、G20、金砖国家、APEC以及相关自贸协定等机制和平台,引领国际服务贸易规则走向,深入挖掘自贸协定框架下双边服务贸易合作潜力,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和“双循环”畅通与互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依托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及文化、中医药服务、数字服务等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推进服务贸易集聚区建设,形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支点;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等建设,支持北京等地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和“双循环”畅通与互促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