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因为对盘面和基本面信息不敏感,我们总是不知不觉错过了大行情,那么应该怎样保持对交易机会的敏感度呢?
发现交易机会通常有三个思路,一看盘面,二看时间,三看基本面信息。
从盘面发现机会通常是针对工业品,主要看价格是否跌破成本,工业品的思路与农产品不同,工业品主要是消费引导供应,农产品是供应决定消费。
什么叫消费引导供应呢?对于很多工业品来说,主要看的是需求,价格涨高了之后,利润多了,一方面在高利润下企业会增加供应量,当供应越来越大之后,对应的下游消费会逐渐受到抑制,形成“货越来越多,但需求却越来越小”供需矛盾,当市场处于这种状态时,需要重点关注产能的变化情况,大多数工业品都是不缺产能的,只要有利可图,供应就没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行情会逐渐上涨转成下跌,当跌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了亏损,那么生产量自然就下来了,当库存消耗差不多之后,由于买方买货困难,不断加价,价格出现上涨,在价格上涨的初期,由于预期变好,有货的原本想卖的不卖了,没货的积极备货,这样一来,行情又出现了连续上涨。
工业品的整体逻辑就是这样的,从原理上讲就是这种供求关系的转换,平时做单时主要观察两个极端即可,一是高利润高价格的品种,二是低价格跌穿成本的品种。
所以了解工业品的成本与利润很重要,盘面上主要观察这两个极端极端价格。
但在具体投研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产能的投放情况,如果价格位于高位,但因为政策限制、产业链自身的各种原因导致产能难以释放,那么价格还将继续上涨。比如金属锡的上涨,前期高耗能商品的上涨(因为碳中和政策导致的限产),所以对于高利润的工业品,需要在顶部附近观察产能的变化,一旦货多了或者出现潜在的产能释放预期,就是做空的绝佳时机。
如果价格位于低位,主要观察库存的消耗情况,很多时候即便价格跌破成本甚至产业链出现大面积亏损,但因为库存大,不缺货,价格依然继续跌。当低位库存由增加变成减少时,是做多的最佳时机。
以上是工业品的整体交易逻辑,但这种思路放在农产品上行不通,因为农产品是供应决定消费,主要看的是供应,比如生猪目前养殖企业出现了亏损,但它跟工业品不同,工业品不生产就完事了,但生猪总不能在养殖的过程中因为亏钱了就不喂食了。
农产品的增产与减产周期很长,它也有自己特有的交易逻辑。做农产品,主要看的是时间,因为农产品的季节性周期很强,而且是相对固定的。
看时间主要看农产品在一年中不同时间节点可能出现的情况,农产品的机会可能出现在种植环节,也可能出现在贸易环节或者消费环节,重大机会总是出现在种植环节,而种植环节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关注的东西不同。
以大豆为例,这段时间关注的点就是南美洲的干旱情况,大豆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每月的8-12日左右,3、6、9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农业部数据报告时间)每年12月-2月(南半球拉尼娜)4月与8月(南半球与北半球收获季)
种植前根据比价关系与经济效益主要炒播种面积,种植后根据天气情况主要炒单产,收获时主要根据预期消化情况与实际产量变化炒作当年供需。
收获季是农产品炒作的重要时间节点,收获前围绕增产减产预期进行炒作,收获之后产量能确定之后是增是减就清楚了。如果收获前预期是减产的,收获之后发现减产但符合预期,通常收获季是高位震荡。
如果收获前预期是减产的,收获之后实际没减产甚至是增产的,下跌开始(如16年的豆粕行情,6月底季报出来就是拐点,阿根廷的洪灾没有造成实际减产)
收获前预期是增产的,收获后实际是减产的,暴涨开始,(因为增产预期导致收获前价格是下跌的)
如果预期是减产的,收获后减产幅度大于预期,主升加速开始(如07年的大豆牛市)
农产品看时间主要是看不同时间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然后去研究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时间重要,哪些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时间重点去研究可能出现的情况,结合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市场预期等多角度去分析机会产生的可能性及机会大小。
基本面信息是指关注一些突发的重大事件,重大政策调整,突发自然灾害等对商品供需预期产生重大影响的基本面信息。
关注基本面信息之前需要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有用,什么样的信息无用,每天都会有很多消息出来,但绝大部分消息都是没有用的,需要过滤掉,每天保持关注热点消息,虽然大部分消息都没用,但偶尔会出现一些重大消息,如果对消息缺少关注,很难第一时间对消息做出解读,从而错过机会。
以上是三种常见的发现趋势交易机会的切入方式,初步发现交易机会后,接下来就需要对此机会进行重点研究从而决定是否参与。
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帮助,收藏前不要忘了多多转发支持喔,如果你在股票或者期货交易上有疑问,也可以给我私信或者加入百家号粉丝群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