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坚持稳字当头、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先生;部长助理盛秋平先生。
下面,我们先请王文涛先生作情况介绍。
商务部部长 王文涛: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很高兴和大家在此见面,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一直对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大家都经历过,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纲”,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的定位,我们跟媒体朋友再简单介绍一下“三个重要”的商务工作定位:一是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商务工作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三是在新发展格局发挥重要的作用。应该说,过去的一年商务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从国内消费来看,持续稳定恢复;从外贸来看,去年是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对外贸易无论从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都创了新高。利用外资也较快增长,对外投资也保持稳定,多双边经贸合作实现新的突破。
图为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徐想 摄)
今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商务工作“三个重要”的定位,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扩大高水平开放,全力保持商务平稳运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王文涛: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王受文先生、盛秋平先生愿意回答大家所提的问题。谢谢。
邢慧娜:
谢谢王部长的介绍。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栾海军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稳住消费对于当前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疫情多点散发对于消费的恢复带来较大的压力。请问商务部如何看待当前的消费形势,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促进消费稳定恢复?谢谢。
王文涛: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都知道,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从去年来看,前面我也讲到,消费持续稳定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特别是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达到了24.5%。另外有一些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体会到的,智能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增长都比较快,消费去年又重新回到了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但是我们也看到,去年四季度以来消费出现了一些情况,就是下行的压力在增大,社零增速10月份4.9%、11月份3.9%、12月份1.7%。总的我们感觉到,消费的下行压力还是很大,今年的稳消费压力不小。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千方百计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刚才你也问了,下一步怎么办?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做:
一是抓好政策落实,增强消费市场的主体活力。消费特别是接触性的消费、聚集性的消费受疫情的影响最直接,比如餐饮、住宿,还有零售,受到疫情冲击更为明显,这些行业困难也就更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国务院14个部门联合出台了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对这些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出了力度大、针对性强的纾困帮扶政策,这个政策已经发布。我们首要的就是把这些纾困帮扶的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创新理念方式,办好消费促进活动。去年商务系统组织了一些像全国消费促进月、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老字号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我们也做了评估,对于促消费,这些活动起了比较明显的积极作用。今年,我们首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总结去年促消费活动的经验做法,继续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比如,今天晚上我们就将在北京举办“2022年全国消费促进月”启动仪式。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比如消博会、汽车嘉年华、家居消费季,稳住重点商品的消费。我们也会借助北京冬奥会巨大成功所带来的“冰雪热”、冰雪消费,组织形式多样的冰雪主题消费促进活动。
三是服务美好生活,打造消费升级平台。从城市来说,我们去年推出了五个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经过近一年的培育,我们将要总结、提升。同时,进一步推进步行街高质量发展,还有就是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的示范创建,加快建设便利居民生活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我们也将鼓励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发展,去年我也讲到,很多地方有创新,形成一些特色街区、网红打卡地等。我们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壮大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发展绿色健康消费,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是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请问我国在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方面取得了哪些最新进展?下一步将主要在哪些方面对自贸区建设进行提升?谢谢。
王文涛: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哪些进展,第二是下一步怎么提升。
关于第一个方面,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们的自贸朋友圈不断地扩大,自贸协定内容也日益丰富,水平也不断地提升,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已经初步显现,有一些数据:我们已经跟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我们自贸伙伴覆盖了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我们和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了整个贸易额35%左右。特别是今年1月1日,大家都比较关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就是我们讲的RCEP正式生效,这就意味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正式落地。我们也抓住这个机遇,前不久我们会同五个部门印发了《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升企业利用的能力和本领。我也借这个场合呼吁一下,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商务主管部门,包括一些机构,要帮助企业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了解RCEP的一些协定内容。同时,我们也呼吁企业能够自主网上查询,我们在网上有这方面的介绍,有这方面的答疑。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也欢迎来电或者通过E-mail,可以找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包括商务部,我们愿意帮助企业尽快了解这些协定的条款,能够尽快利用、使用这些条款,为企业的发展增加新的活力和动力。未来随着RCEP各方逐步降低关税,我希望企业能够关注到原产地累积规则,这些红利将会逐步释放,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真金白银”的实惠。
第二方面的问题,下一步怎么来提升。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从“扩围、提质、增效”三个方面发力,推进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有效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机制性保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家也关注到了,去年我们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是CPTPP和DEPA,这体现了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体现了我国加强全球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真诚意愿。目前,中方同两个协定的缔约方开展了接触、沟通和磋商,我们也在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型开放。
同时,我们还在继续推进与海合会、厄瓜多尔、以色列、挪威以及中日韩等自贸协定谈判,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自贸协定升级。我们也愿意与更多经济体和国家共同探讨商量自贸协定商签。我们积极参与数字经济、环境保护等新规则议题谈判,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关于CPTPP的问题,去年9月份通过申请以后,有没有新的进展?有些加盟国认为,中国为了加入CPTPP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比较多,比如国企、电子数据、政府采购等,请具体介绍一下商务部如何跟CPTPP加盟国谈判这些问题?谢谢。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 王受文: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去年9月份,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CPTPP,中国的这一申请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内外反响非常积极,大家认为中国提出申请加入CPTPP是中国在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正式提出申请加入CPTPP之前,我们也对CPTPP条款进行充分的、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及评估。我们对照CPTPP的规定,梳理中国自己需要完善或者修改的法律法规和一些改革举措。目前,我们也按照CPTPP加入程序,正在和相关成员进行接触、沟通和磋商。
图为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徐想 摄)
大家都知道,CPTPP是一个高标准的国际经贸协定,但是我特别想强调的是,这个高标准和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也愿意通过积极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全面达到CPTPP的标准。刚刚王文涛部长讲到,中国已经签署了很多的自贸协定,我们要加入CPTPP,在市场准入方面要作出的开放承诺会超过现有的、所有的缔约实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国内的深层次改革,也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CPTPP现在11个成员国进一步扩大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市场准入机会,也有助于这些国家扩大与中国在货物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
你刚刚提到了一些问题,确实,CPTPP的内容非常广泛,有一些条款更加复杂、敏感。但是我们认为,它和中国改革开放大方向是一致的。比如,国有企业CPTPP的规则要求国有企业和其他各类企业要公平竞争,这是关于国有企业的一个核心要求。这与我们所坚持的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方向是一致的,中国的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他们的行为也是基于商业考虑,是公平参与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竞争,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来进行经营活动的。所以,我们是具备了履行CPTPP有关国企规则义务的条件。
你还提到了电子商务领域的有关规定,CPTPP关于电子商务的相关规定水平是很高的,它的规制、规定方向也和中国参与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持续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方向是一致的。大家知道,最近几年我们国家通过了三部法律,就是《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现在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与这三部法相配套的相关实施条例或者说实施细则,我们正会同相关部门在制定这些实施条例或者细则的时候,也结合CPTPP的规定努力达到CPTPP规则的要求。所以,对CPTPP的所有问题、条款,我们都准备与相关的成员国进行详细的沟通和磋商。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积极推进加入CPTPP。我们愿意与各方共同努力,推进区域贸易经济的一体化,为我们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努力。谢谢。
CGTN记者:
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知道在2021年,中国的外贸增长是达到了21.4%,到了39.1万亿元,有报道就说,在这么高的一个基数上,在2022年中国稳外贸的压力和困难都会非常的大,所以我首先想请问一下,您对此怎么看?另外,也想请您介绍一下,2022年商务部在缓解外贸企业纾困方面会有一些什么样的举措?包括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会有哪些安排?谢谢。
王文涛:
谢谢你的提问,我愿意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大概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怎么看,二是怎么办。
怎么看,你刚才提到了,去年是外贸增长21.4%,达到39.1万亿,这是以人民币计。以美元计,规模连续跨了5万亿、6万亿两个台阶,达到6.05万亿美元,增速30%,这是2010年以来的新高。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0.9%。去年前三季度,以美元计,我国外贸的国际市场的份额也创了新高,达到了15%,这个份额是1958年以来全球单一经济体的最高的份额,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去年,外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也离不开全国广大外贸企业的努力拼搏。
你刚才说了,有报道认为,在2021年这么一个高的基础上,今年怎么办?我觉得也不光是报道认为,我们研究分析也这么认为,今年压力非常巨大,形势也非常复杂严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需求收缩来看,全球的疫情还在起伏反复,复苏的势头不稳,外需市场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一些国际组织,包括IMF、世界银行,下调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贸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势头减弱。从供给冲击来看,我们看到,原材料、大宗商品的供给仍然没有恢复正常,换句话说,就是供应链的这些瓶颈还没有得到缓解,短期内预计也难以得到缓解。从预期转弱来看,缺柜、缺工等问题持续困扰外贸企业,原材料价格、运价成本现在还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我们也调查了解到,特别是一些中小外贸企业,有的盈利状况并不是很乐观,也影响了他们接单的信心。
在这个基础上,再叠加阶段性因素的消退,我们也做了分析。去年外贸高增长有很多阶段性的因素,包括订单的回流、防疫物资的出口、“宅经济”等,这些阶段性因素的消退给今年稳外贸增加了压力。此外,再叠加你刚才提问中讲到的“高基数”,我们去年以美元计增长了30%,在这么高的基数上再要增长,压力很大。
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政策适当靠前发力,实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市场多元化、外贸供应链畅通、外贸创新提质等四个专项行动,多措并举稳外贸。从前两个月来看,外贸基本上实现了稳字当头,就是开门稳。我们也有信心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稳外贸政策的落实和储备。我们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共同落实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这个政策是去年年底出台的,把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实到位,把金融保险等惠企举措用足用好,把贸易便利化措施抓实抓细,全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保订单、稳预期、拓市场。同时,我们将密切跟踪外需以及外贸的形势,加强监测和预警,做好政策的储备。
二是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受全球疫情、地区冲突等影响,人员往来和港口运行仍然不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堵、断的问题还很突出,甚至还有一些新问题。我们将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建设,支持加工贸易稳定发展,培育新一批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试点,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培育贸易双循环企业。我们还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物流、结算畅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
三是持续推进外贸创新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把创新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个月,国务院批准了新设2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今天,新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已正式实施,清单商品进一步增加,类别更加丰富。我们要把这些工作做好。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力度,支持海外仓发展,建设完善海外仓网络,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离岸贸易中心城市(地区),发展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贸易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还将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全球贸易数字化的领航区,同时发展绿色贸易。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共建“一带一路”在持续推进,商务部今年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有何新打算?谢谢。
商务部部长助理 盛秋平:
感谢你的提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多来,中国和相关国家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扎实推动“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朋友圈越来越大。
图为商务部部长助理盛秋平。(徐想 摄)
去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克服疫情等困难,不断走深走实,为全球开放合作、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能。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达到了1.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214.6亿美元,增长15.3%;自沿线国家吸收外资112.5亿美元,增长36%;增速均高于总体增速。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97亿美元,占我总体比重达到57.9%。
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的总体要求,落实好“五个统筹”,扎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巩固合作基本盘。“一带一路”是合作之路,贸易投资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同沿线国家贸易潜力,鼓励进口更多的优质商品。持续扩大三方和多方市场合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衔接。我们将加快建设辐射“一带一路”的自贸区网络,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二是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各国对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合作意愿增强。我们将积极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深入发展“丝路电商”,加强数字贸易、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推动构建数字合作格局。我们还将推动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加强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三是高质量打造标志性工程。这些年来,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和民生项目落地见效,给东道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我企业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向东道国上交税费6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9.2万个就业岗位。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农业、减贫、卫生、健康等领域,优先建设更多“小而美”项目,提升东道国民众获得感。同时,我们将积极推动中欧班列与各类园区联动发展,与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融合发展。
四是更好发挥机制和平台作用。近年来,“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我们和17个国家建立了贸易畅通工作组,和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投资合作工作组,同多个国家建立了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合作机制。我们将继续丰富这类合作机制,持续办好国际性、区域性的重大展会,提升各层级经贸交流合作水平,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五是全面强化风险防控。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们将密切关注全球疫情形势,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加强各类风险研判和监测预警,指导企业细化工作预案,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稳妥有序推进贸易投资合作和项目建设,保障我企业人员和项目安全。
总之,商务部将立足“三个重要”新定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全面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今年1月,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了11.6%,反映出在海外疫情反复等外部不确定因素下,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减。请问,您对今年全年中国吸收外资的情况如何预判?下一步,在稳定外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王文涛:
关于外资这个问题,我愿意回答你的问题。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全球跨国投资波动还是很大。但是,中国利用外资始终保持稳定增长。中国一直是外资投资的热土。2021年中国吸收外资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了1万亿元人民币,达到了1.15万亿元,是近十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增速达到了14.9%。如果用美元计的话,我们是1735亿美元,增速是20.2%,两年平均是12.1%。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首次超过了30%。今年1月份开门还是稳的,势头还是比较好的,全国实际使用外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达到了1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主要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主要发力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保稳、一个是促优。下面,我想从这两个方面来说说。
一是保稳,就是稳存量、促增量。我们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近年来,我们已经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连续五年缩减了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去年发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另外,发挥好一些开放平台的招商引资作用,这些平台有21个自贸试验区,有海南自由贸易港,还有230个国家级经济开放区,还有“1+4”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试点地区。还有一些平台,比如投洽会、中博会等一些重大的展会,促进更多项目对接,吸引项目签约落地。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我们有一个外贸外资协调机制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这是对企业专门服务的工作专班。有这个专班服务效率更高、更精准。去年,我们协调解决了1000多项外资企业和项目反映的问题,特别是我们也了解到外资企业比较共性的问题,我们推动解决,受到外资企业普遍的欢迎。比如,推动出台保障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的政策,外资企业去年反映,相关部委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专班还将继续在帮助企业稳投资、稳生产、稳经营方面加大服务,推动项目早签约、早投产、早达产。我们还将继续支持各地招商引资,习近平总书记对进博会提过要求,强调要让“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这么多的展商来,如何把展商变成投资商?这给我们出了一个课题。去年,我们利用进博会这个平台,推出了“进博会走进地方”系列活动,首站去了四川。那次“进博会走进四川”活动,我也参加了,有78家参展商,164名高管参与,推动了一批项目落地四川。今年,我们还将持续开展这些活动,推动进博会走进地方,特别是走进中西部一些省份。这是一个方面。
二是促优,就是优结构、提质量。近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总体上持续优化,比如,去年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吸引外资金额分别增长了17.1%、23.7%,中西部引资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制造业的引资规模和占比出现了下降趋势,2021年规模比2019年减少了4.6%,制造业引资比重下降到19.4%,这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们是制造大国,正在迈向制造强国,制造业引资的规模下降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对此,我们下一步将推动强化对制造业吸引外资的支持力度,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同时,从区域角度来说,刚才我讲了中西部引资增速略快于平均,还是很有潜力。我国幅员辽阔,中西部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产业配套能力这几年不断加强,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地改善,而且很多基础设施是联通内外的,比如,中欧班列的开通,还有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这些都是跟进出口紧密配合支撑的。有一些西部的机场改建,货运空运的能力也大大的提升,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所以,中西部未来发展、特别是对吸引外资很有潜力,我们一方面引导,一方面也呼吁外资企业高度关注,我们地区发展还有一些差距,恰恰代表着还有潜力,中西部的人口众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居民消费力、购买力也在大幅度提升,这方面引资潜力还很大。我们要落实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培育新的产业,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打造引资的新增长极。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1月1日,RCEP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更趋密切,请问商务部怎么看待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前景,以及下一步有什么样的考虑和安排?谢谢。
盛秋平:
谢谢你的提问。中国和东盟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优势互补,是老邻居、好朋友、好伙伴。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与东盟合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经贸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去年,双方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势头,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
一是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自2009年起连续13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中国-东盟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78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5%。东盟连续两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更加紧密。
二是双向投资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底,中国与东盟累计双向投资总额约3000亿美元。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园区合作是一大亮点,中国企业在泰国、印尼、越南等国合作设立的经贸合作区,为促进当地产业发挥重要作用。中新苏州工业园、中马、中印尼“两国双园”等也成为合作标杆。
三是互联互通持续深化。双方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之间的战略对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双方创新合作方式,共同推进和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桥梁、电网等基础设施项目。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中新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成效显著。
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这方面包括你提到的,在中国、东盟国家等各方共同推动下,RCEP于今年1月1日如期生效实施。当天同时生效实施的,还有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双方还同意共同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进一步升级,打造3.0版,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与东盟领导人共同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同东盟方一道,全面落实好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是深化贸易投资合作。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宣布,未来五年力争从东盟进口1500亿美元农产品,我们将积极推动落实,用好进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会展平台,扩大自东盟进口农产品等特色优质商品,更好满足国内需要。投资合作方面,重点是拓展抗疫、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领域合作,复制推广成熟合作模式,共建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
二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我们将与各方共同办好东盟与中日韩(10+3)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论坛,共同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形势、新挑战,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持续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挥好对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作用。
三是提升经贸机制性安排。与东盟等各方共同实施好RCEP,推动协定对更多国家生效。争取年内尽早完成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联合可行性研究,拓展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争取尽早启动谈判,与东盟合作建设更加包容、现代、全面、互惠的自贸协定。
总之,新的一年,商务部将继续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请问王部长,去年尽管是面临多重挑战,但是中国和欧洲的经贸合作迈上了新台阶,您如何评价当前中国和欧洲的经贸关系,对未来有什么期待?谢谢。
王文涛: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提问是如何评价、有何期待。
中欧是全球两大独立、自主的力量,有着广泛的战略共识和共同利益,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的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21年,尽管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严峻,但是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还是延续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从数据来看,双边贸易的“量”和“质”都有了提升。“量”的方面,中欧之间贸易额突破了8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质”的方面,双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航空航天、生物、光电、电子、材料等领域的贸易增速超过了30%,去年,中国与欧盟的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中欧班列是月行千列、年行万列,去年开行列数达到1.5万列,同比增长22%。
双向投资稳中有进。中欧双向投资规模累计超过了2700亿美元,在金融、疫苗研发、新能源、电动汽车、物流等领域投资合作非常活跃。我对欧投资保持逆势增长。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60%的受访企业计划扩大在华业务,近一半的受访企业在华利润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去年10月,我会见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的时候,他也告诉我,企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和中国的未来前景,表示还要继续加大在有关领域的投资。
同时,经贸交流对接也不断地深入。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等各层级的交流机制持续发挥作用,地方和企业的合作平台更加完善。比如,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成功举办,425家中东欧国家企业参展,自中东欧进口的采购意向达到74.6亿元人民币。欧盟的一些企业积极参加第四届进博会,展商数量、展览面积、意向成交额占比均超过1/3。爱尔兰去年担任了服贸会的主宾国,今年法国将担任消博会的主宾国。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双方要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定位,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确保中欧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我们认为,中国的发展对欧盟来说是机遇,不是挑战,更不是有些人鼓噪的“威胁”。我们认为,中欧的合作大于竞争。当然,我们也认同,中欧之间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有一些分歧、有一些差异并不奇怪,双方可以加强沟通,促进良性的竞争。中欧不是对手,而是伙伴。
展望未来,我们愿意与欧方一道,落实好双方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从战略的高度牢牢把握中欧经贸关系大方向和主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欧盟提出的“全球门户”战略对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机制,双方可以在抗疫、绿色、数字、金融、科技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推进中欧投资协定批准生效进程,持续为中欧关系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双方可以在一些多边框架下加强协调合作,比如在G20、联合国、世贸组织,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共同推动世贸组织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摒弃零和思维,反对保护主义,深化市场开放。中欧之间可以加强合作,还可以加强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不仅为双方的经济发展、也为整个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作出贡献。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通过差别化探索和压力测试,为高水平开放积累经验,请问商务部去年在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自贸试验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谢谢。
王受文:
谢谢。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成效,对下一步自贸试验区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商务部会同相关的部门和地方,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第一个进展,刚才王文涛部长已经提到了,就是我们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制定了第一张负面清单,也就是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这个负面清单实现了我们国家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模式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推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二个进展,就是我们进一步压缩了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家知道,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第一张是2013年,经过六次修改到2020年变成了30项特别管理措施,去年进行了第七次修改,把30项又降到27项,这是在投资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开放。
第三个进展,出台了一批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措施。专门出台了一个文件,有19条措施,包括提升贸易投资、国际物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便利度、探索司法对贸易投资便利的保障功能方面,赋予了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我们还出台了加强自贸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公平竞争等政策文件。
第四个进展,我们形成了一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自贸试验区不只是为了特定区域的发展,更重要的要为国家试点,创造出好的经验用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去年推出新的一批18个最佳实践案例,自贸试验区已经累计推广制度创新成果达到了278项。
第五个进展,自贸试验区本身得到发展。举一个例子,自贸试验区为外贸外资基本盘的稳定作出了贡献。去年21个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增长19%,比全国高出了4.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长29.5%,比全国高出8.1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面积很小,但是占到全国利用外资的18.5%,全国进出口的17.3%。
今年,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刚才王文涛部长已经介绍到中国在自贸协定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包括申请加入CPTPP和DEPA,我们将对照这些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知识产权这些领域加大探索力度,推动制度型开放。
二是推动出台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刚才讲到,去年我们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今年在此基础之上,准备制定适用于所有21个自贸试验区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这就是扩大了开放的范围,为未来更大领域内的开放积累经验。
三是进一步支持外向型产业的发展,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作出贡献。我们会有针对性地指导自贸试验区围绕各自的战略定位,立足于他们当地的实际和比较优势,开展全产业链的开放创新,加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完善外贸外资的服务体系,吸引产业链全球要素资源,加快优势外向型产业集聚,使得自贸试验区在发挥高水平开放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进一步形成新的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我们将指导自贸试验区发挥首创精神,加强差异化探索,总结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这些制度创新成果,首先要求要在省里先行先试,条件成熟的形成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报国务院批准以后,在全国推广。谢谢。
邢慧娜: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国际商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国县域人口超过8亿人,消费潜力巨大,2021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分层分类开展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2022年还有哪些重点工作?谢谢。
王文涛:
我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坦率地说,县及县以下的商业网络是我们国家整个流通体系当中的短板和弱项,所以去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部署,我们会同16个部门启动了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主要就是为了补齐短板、打通堵点、完善网络、丰富业态。去年,有哪些成效?我们大概归纳一下,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改造了一批商业网点。去年新建或改造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834个,乡镇的商贸中心1858个,村级便民商店3.69万个。
二是整合提升了一批物流配送设施。我们加强供销物流、邮政物流、物流企业,还有电商的物流,进行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累计改造了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212个,村级电商快递服务站14.8万个。目前来说,全国98%的乡镇实现了品牌快递直通,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快递直达,网购商品进村到户更快了。这里也有一些问题,还有一些村没有覆盖,我们国家地域广阔,而且地域差距、不平衡性还是很大,有一些自然村难以到达,有一些山区覆盖成本比较高。
三是优化拓展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102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同比增长8.4%,达到了10亿吨。我们还要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短板,这方面是短板当中的短板。
四是增强了电商创业就业的带动效益。我们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载体,继续扩大农村电子商务的覆盖面。去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了2万亿,达到了2.05万亿,增长是11.3%。全国农村网商、网店到去年年底有1632.5万家。
但是,我们也感觉到有短板,体现在农村商业集聚效应不强,市场主体呈现“小、散、弱”这些现象没有根本转变,物流成本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兄弟的这方面问题的反映相对比较集中。
全国各地发展水平差异也比较大,就拿我们的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来说,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县域的商业设施与一些大中型的城市差距在缩小,融合在加深,就变成一体化了。数字赋能、业态创新等方面有进展,当然跟发达城市相比,城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一些欠发达地区,基础条件较差的,短板弱项、堵点难点问题就比较突出了,难以满足当地的生产生活需求。我们不断地在改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县域统筹、市场主导,压茬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加大对商业设施、物流、农产品流通和冷链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一个上行、三个下沉”。一个上行,是农产品上行;三个下沉是供应链、物流配送和商品服务下沉,推动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走深走实。谢谢大家。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就先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