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实时资讯 » 国际资讯 积极寻找新贸易伙伴稳订单

积极寻找新贸易伙伴稳订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有416人浏览 日期:2022-06-09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稳住外贸基本盘事关重大,而稳外贸最重要的是稳市场主体。今年以来,疫情反复导致多地被封控,外贸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二季度是全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全力以赴稳外贸,必须尽快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渡过难关。

多因素致使订单减少

自3月份以来,多地疫情拖累企业生产,阻断了物流,对近期的贸易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外贸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远不止于此,能否保住新订单是其存活的关键所在。

“目前物流及原材料成本上涨数倍甚至十多倍,外贸企业依赖展会途径寻找新客户的方式也严重受阻,尤其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英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往年金三银四是外贸的旺季,不光订单排满,询盘也多得回复不过来。今年却没什么订单,询盘都少得可怜。”冯和刚是上海一家产销一体化的五金交电行业外贸企业负责人,他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新订单获取困难重重,年初有一些询盘,但是疫情一暴发,他们都被封在家里,后续的谈判也受到影响,而且客户担心出不了货,最后都不了了之。

问及新订单减少的原因,冯和刚分析,主要是需求收缩。去年海运不畅,很多货物没有在预期的时间内到达,库存高企,很多客户还在清库存,没有新需求。再加上海外疫情控制情况不理想,客户对市场形势缺乏信心,不敢下单。

“现在海运时长要比疫情之前长上一倍还多,有些客户订的货拿到手时就已经错过了最佳销售时机,要么只能压在仓库,要么就打折清库存,这样自然也就没有了继续下单的意愿,即使有一些需求,订单量也很小。”他说。

“本身这两年订单就减少了很多,今年这波疫情让我们的经营更糟糕了。”深圳一家家具生产制造企业客户部经理毛杰告诉本报记者,在疫情前,手上的订单超过100万美元的情况很常见,但疫情发生后的这两年,每次收到的订单一般只在50万-70万美元。

“而且客户原来排单时间跨度达4-6个月,但现在只有3-4个月。”他说,订单缩小与排单时间缩短,已经成为疫情下客户采购的特点。在毛杰看来,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是客户对未来经济与市场充满不确定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疫情的持续冲击下,世界各国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欧美国家爆发通货膨胀,加之战争推升了大宗商品价格,阻断了局部地区的供应链,紧张的地缘政治形势也会拖累世界各国的投资增长,从而拖累经济增长步伐、抑制各国消费。

更让外贸企业担心的是,印度、越南、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会利用地利之便争取采购商的订单。今年受新一轮疫情冲击,我国疫情反复,许多工厂相继停产、减产。而东南亚国家疫情平缓后,国内生产恢复较快,加上与我国相比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在此情况下,大量的外贸订单流向了我国周边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转变传统营销模式

目前,我国各类外贸主体超过40万家,面对疫情的冲击,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些困难,有的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有的则需要政府的帮助,尤其是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因此,近期我国的多个重要会议和相关文件都在着力稳外贸。

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在近期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帮助企业在海外拿订单,稳住目前的订单,促进企业在新的市场开拓市场,商务部对全国的40多万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订单的情况进行摸查,特别是对龙头企业发展的情况,同时格外照顾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困难。

不过业界普遍认为,政府的扶持固然重要,企业的“自救”更为重要。“疫情封控使我们不能与客户面对面,线下展会、来访公司、拜访工厂、线下地推等传统开发方式被削弱,迫使我们开发客户的方式由线下转到线上。”毛杰说。

为了帮助企业尽快转变销售模式,商务部表示,将研究搭建数字外贸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举办各类网上展会,引导企业做好展前对接、线上推介、现场直播、远程洽谈,便利企业新接订单。

促进外贸产品转内销也是今年政府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的重点扶持方法。引导外贸企业加大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将优质外贸产品通过电商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展示销售,培育新的品牌,开拓新的市场,从而对冲国外市场的流失。

王孝松认为,过去,中国厂商面临着“中国买,价格涨;中国卖,价格跌”的尴尬境地,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但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都有待提升,还需要不断创新,使自身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才能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针对目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行业和产品,中国各界需要加强自主研发,力争实现独立自主,使自身产业链进一步健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王孝松说。

寻找新贸易伙伴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转换贸易对象,是目前外贸企业寻找新合作伙伴的重要途径。有专家认为,在当前欧美市场因通胀普遍处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外贸企业应主动转换贸易对象,从传统的欧美市场转向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了全球2/3的GDP、47%的人口。15个成员国的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额10.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在这一贸易体系中,90%以上的货物贸易最终将实现零关税。由此可见,RCEP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中国外贸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以协定伙伴国为新的贸易对象,并将此作为外贸的发力点,去开拓新的市场。

王孝松认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占我国外贸比重稳步上升,能源产品、农产品等贸易增长较快。今年RCEP正式生效,对中国同成员国之间贸易发展的促进效应刚开始显现,未来要充分利用相关优惠政策与措施,进一步促进中国同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刘英奎认为,我国持之以恒的开放战略和高效的贸易促进政策为外贸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RCEP开始生效,部分进出口商品实现零关税,区域内贸易商品实施原产地累积规则,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又一市场机遇,有利于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