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受高通胀影响进口额激增
从数据来看,高通胀带来的进口额激增,是造成去年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最主要原因。美国去年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广受关注的通胀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在2022年6月达到9.1%的峰值后,一直保持在7%以上的高位。造成通胀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初期,美国政府救济措施和美联储释放的巨额流动性,让市场得以维持正常运行,美股甚至迎来了“疫情牛市”。然而,这也对市场多年来的供需平衡造成了影响。今年2月,这一局面叠加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被大幅推高。数据显示,去年12月,美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逆差额环比增长10.5%至67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环比减少0.9%至2502亿美元,进口额则环比增长1.3%至3176亿美元。2022年全年,美国进口额同比增长16.3%至3.96万亿美元。
能源与食品价格的大幅走高,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发达国家带来了输入型通胀,造成贸易顺差削减甚至变为逆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5月,德国录得近10亿欧元的贸易逆差,这是德国自1991年以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作为欧洲传统工业强国,德国工业精细程度高,其机床、汽车和高铁制造发达,也是其作为出口大国背后最主要的支撑。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德国基本保持着每月190亿欧元至21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但这一优势在高通胀下逐步减弱。事实上,德国的出口额去年上半年已经超过了疫情发生前的峰值,保持同比超过10%的连续增长,但是以能源类产品为主的进口额大幅上涨,最终导致德国贸易数据低迷。虽然去年全年德国仍取得760亿欧元贸易顺差,但这一数字已达到5年最低值。
日本面临的情况则更为严峻。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收支初步统计结果,日本2022年货物贸易逆差为15.78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并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大幅下降。能源价格高涨及日元贬值带来的进口额大增,是造成日本外贸由顺差转为逆差的主要原因。而疲软的贸易数据打破了日本政策制定者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复苏的希望,给政府施加了更大的政策压力。韩国情况与日本相类似,在2022年不仅创下470多亿美元贸易逆差的历史新高,而且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时隔14年再度出现贸易逆差。
货币政策紧缩或抑制贸易增长
为抑制通胀,部分经济体央行在去年掀起“加息潮”,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央行的加息速度、幅度都达到历史性高点。然而,加息本质上是以抑制需求的方式打压通胀,这可能导致经济的下滑,同时也将对全球贸易产生外溢影响。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日公布的《全球贸易更新》报告称,2022年全球贸易额将达到约32万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但报告强调,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去年上半年全球贸易的强劲增长,从去年三季度开始,随着全球经济前景走弱,全球贸易增势持续低迷。报告预计,四季度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额还将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低迷态势似乎并不是短期的。世贸组织(WTO)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或将仅增长1%,远低于此前预测的3.4%,这将加剧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WTO提出,此前对2023年的贸易预期似乎过于乐观,因为现在通胀范围更广,而且俄乌冲突没有减弱的迹象。联合国贸发会议也认为,受经济增长率下降、贸易品价格走高、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等消极因素影响,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情况可能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