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实时资讯 » 科技创新 深化5G融合创新 构筑先发技术优势

深化5G融合创新 构筑先发技术优势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有330人浏览 日期:2023-12-06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兴起,以5G、云计算、大数据、算力网、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先进计算、未来网络、智能感知等新技术、新方向不断涌现。

  12月6日,2023世界5G大会在河南郑州开幕。5日,大会先导论坛——Tech Talk 2023创新技术论坛围绕“融合创新提升价值空间”主题,探讨数字技术的走向,以及其在跨界融合中如何创新演进,协力推动形成融合创新发展新范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致辞中表示,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5G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截至10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321.5万个,5G行业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双管齐下,目前已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67个。5G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正加速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正处于爆发式突破的关键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理事长尤肖虎表示,除了跨界融合催生新应用、新业务,5G还与新型算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工业制造网络等横向融合,形成交叉发展新趋势,加快信息技术变革。

  邬贺铨强调,全球主要国家、国际组织纷纷加强5G Advanced(5G-A)演进与6G研究,强化技术布局和资源投入,努力构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发技术优势。

  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及其他先进技术横向融合、交叉发展,尽管还面临挑战,但已勾勒出许多努力方向,其中,太赫兹技术与智能超表面技术尤为引人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姚建铨长期从事激光与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太赫兹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在他看来,5G向5G-A和6G的持续演进过程中,对网络带宽、传输速率和时延等特性提出更高要求。随着越来越多创新型大带宽应用的出现,学术界和产业界对太赫兹的研究和应用也提上了日程。

  在国内产业链各方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太赫兹的研究水平逐渐提高,器件、装置、系统都在逐步建立。姚建铨表示,虽然人类尚未充分认识和应用太赫兹频段,但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太赫兹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阶段。

  “6G给产业界展现了广阔前景,比如巨容量、巨连接、泛应用等,但要实现6G的美好愿景,除了传统方案的持续演进,产业界更需要探索一些变革性、颠覆性技术。智能超表面(信息超材料)就是解决6G挑战的途径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铁军表示,团队在国际上首创信息超材料这一新领域,其典型特征是可以对电磁波实时可编程调控;可以同时调控电磁波和处理数字信息,连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很容易与AI算法和软件相融合。这一我国自主提出的全新物理层技术体系有望成为6G变革性技术。

  “大模型训练一定是多机的、分布并行的,融合了数据并行、模型并行、专家并行3种训练模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认为,目前大模型的训练主要基于英伟达公司的GPU(图形处理器)、国产AI芯片、超级计算机3种系统。他建议,可以通过优化编程框架、并行加速、算子库等软件来整体改进国产AI芯片的生态系统,也可以用超级计算机来做大模型训练,从而不断提升国产大模型的训练水平。

  在技术落地层面,5G也发展出AI、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新方向,产生很多典型业务。中国电信首席专家、中国电信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毕奇介绍,在钢铁、煤矿、港口等垂直行业,出现无人机巡检、远程控制、智慧港口运营、无人岸桥等很多新业务。“5G在各行各业做了大量尝试,目前来看,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工业制造等方面成果比较突出,其他方面还在探索之中。”毕奇表示。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推动了信息化进程。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向纵深发展。”邬贺铨说,5G将继续拓展工业、服务业、农业等传统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空间,成为实现新的产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5G、6G移动通信,还将深刻影响生产力的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大空间。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