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上市公司“踩雷”信托产品并非个例。根据记者不完全梳理,截至12月5日,年内已有28家上市公司宣布所投资信托产品逾期或存在兑付风险,共涉及8家信托公司发行的32款产品。
尚未收回投资金额近23亿元
根据记者不完全梳理,上述28家上市公司投资的逾期信托产品以及未到期但存在兑付风险的产品金额总计24.14亿元,目前尚未收回的投资金额达到22.94亿元,占比95%。
上述28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已逾期。另外,郑煤机、长光华芯、英洛华及咸亨国际等4家公司的6款信托产品未到期,但相关产品可能存在无法按期兑付、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
例如,长光华芯于11月2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6000万元购买的“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将于2023年12月27日到期,该产品存在逾期兑付的可能性;11月份,因北京华软新动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软新动力”)出现“踩雷”风波,郑煤机、英洛华、横店东磁等3家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受到波及,郑煤机、英洛华先后发布公告称,产品存在无法按期兑付、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横店东磁则发布公告称,相关产品已逾期。
值得注意的是,年内上市公司“踩雷”的32款信托产品来自8家信托公司,其中19款信托产品来自中融信托,占比达59%。据梳理,中融信托爆雷产品的预计年化收益率在5.4%到7.5%之间。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众多上市公司购买中融信托的信托产品,一大原因是其收益率相对较高,且此前产品兑付情况良好。
后续底层资产处置是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中融信托发行的同一款产品。具体来看,药石科技、微光股份、光云科技等7家上市公司购买中融信托发行的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圆融1号”)逾期,涉及金额共计4.28亿元。除了安邦电气购买金额为500万元,其他公司均在1000万元以上。
根据相关公告,圆融1号依法投资于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交易所及银行间市场债券以及固定收益类产品等。
圆融1号曾备受上市公司青睐,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曾有浙江东方、生物股份、信雅达、皇马科技等20余家上市公司此前购买过圆融1号。
在中融信托产品兑付困难的情况下,投资者能否顺利收回本金,引起市场关注。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兑付投资本金及收益的前提是对信托产品底层资产进行处置,而处置底层资产的过程预期会比较漫长,尚存不确定性。
“后续产品能否顺利兑付,要看逾期的信托产品底层资产是否还有风险,以及相关底层资产后续是否能顺利处置变现。”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处置底层资产后依然无法全额兑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可以尝试起诉信托公司追偿。
虽然爆雷的情况时有发生,但近期仍不乏上市公司大手笔买入信托产品。例如,12月4日某家电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以15.6亿元自有资金购买百瑞信托多款信托产品。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其他资管产品,信托产品的投资范围更广,在收益率方面有一定优势。在投资时,上市公司需要关注信托产品的底层资产,提升自身尽职调查和投资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