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龙口中的“技能小展台”,是该营开展“三互”活动的一项创新探索。官兵们将自己的特长、诀窍、妙招等整合成“技能包”,陈列在“小展台”上。想要提升某项技能或在专业训练方面存在短板弱项的官兵,可任意挑选适合自己补强的“技能包”,从而获得个人能力提升。
该营某连干部张润博介绍,以往的“三互”小组,基本以连队为单位,官兵自行组合,但他们发现,老乡、同年兵、性格等因素对编组影响很大:老兵不愿意与新兵编到一个组,新兵不好意思麻烦老兵帮带,同年兵、老乡更愿意结成对子……
针对这些问题,该营党委深入班排调研了解情况。一名新战士反映,小组成员素质参差不齐,自己想要提升“单杠卷身上”成绩,但组里并没有人擅长这一课目,想要向其他小组请教,却碍于面子不好开口;一名老班长反映,自己负担过重,因专业技术过硬,很多战友跟他分在一组,由于人数太多,他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影响了正常训练……看来,连队内部自发形成的“三互”小组,实际作用发挥并不明显。
“设立‘技能小展台’,打破原来的编组模式,实现全营优质资源共享。”该营干部郭华辉介绍,为满足青年官兵多元化的个体需求,他们将全营官兵的优秀技能逐人“打包”展示,供大家挑选,传受双方向营队提交结对申请,经批准后建立帮带关系。此外,为避免能者“过劳”现象,营队还规定每名同志最多同时帮带3名战友,确保帮带质效。
据了解,活动开展不到一个月,“技能小展台”已经展出数十份“技能包”:仝西超通信专业能力突出,能够熟练操作各类电台;赖大江引体向上成绩较好,一分钟可以做30多个;李帅擅长修图,曾在大学里进行过系统学习……笔者发现,很多“技能包”已经被选走,并记录在案,营连主官可据此看出官兵更热衷于选择哪类“技能包”,直观掌握大家的短板弱项、困难需求、兴趣爱好等情况。
对该营某连下士林浩文而言,400米障碍一直是他的短板。前不久,他在“技能包”中发现,兄弟连队二级上士袁宠俊擅长这一课目,袁宠俊也非常乐意将自己的训练技巧传授给林浩文。短短半个月,经过袁宠俊的帮带,林浩文的400米障碍成绩得到很大提升。“能用自己的经验帮助身边战友进步,我感到很有意义,很有成就感。”袁宠俊说。
从“选人员”到“选技能”,新的结对方式让该营官兵尝到了甜头。据了解,他们还将紧贴部队建设发展及官兵个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三互”活动形式内容和方法手段,让这一“传家宝”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